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精选7篇)正文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

描写乐在其中作文 1

我的童年有许许多多童年趣事,就如同宇宙中的星星,但那件事,就如一颗巨大的星星。

仿佛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的天气,正好去龙凤山庄旅游。我们个个顶着黑眼圈,但仍挡不住我们眼中兴奋的`光芒。我们登上旅游大巴,开始了我们的旅游之行。

我们来到了目的地——龙凤山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耸入云际的城堡。我们来到了6D影院,上了座以后,场景开始动了。我们坐着一辆吉普车上,突然,我的眼镜掉了,我刚带上眼镜,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蜘蛛出现了,我们仿佛是被粘在网上的虫子,动弹不得,但车一下子冲了出去,我们还没松一口气,就看见了一只树怪霸道的横在路中央,尖叫声,呐喊声和呼叫声混成一团,树怪仿佛给我们吓怕了飞快的跑了。于是,我们平安过去了。

我们又去玩机动游戏,有碰碰车、大摆锤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遨游了。我刚坐上去,那个叔叔把安全设施戴好后,梦魇之旅开始了。我们从10多米高空俯冲下来,并且机器本身也在自转。“哦——噢——啊!”一声声惨叫声、后悔声混在一起。我手上顿时出了汗,脚不受控制的飞了出去,我连忙缩了回来,“要撞上了!”一个女孩大声尖叫,可飞船却惊险地“漂”了回来。我得到了一个“收获”,地球妈妈的苦衷,每天围着太阳公公转,随着“啊”的声音缩小,飞船也停了。我边喘气,便望着对面拍着胸口喘气的同学,心中后悔不己。

开心的事总是短暂的,假如时间公公允许的话,我会将时间永远定格!

乡情抒情作文600字 2

我的老家在重庆,我爱那里的乡土民情,尽管我一年只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天在那里生活,它是一年中我最快乐的事。我爱那里的耿直的人们,也爱那里的美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

记的`一次,我哥用几块楼上的砖头搭了一个“火炉(在在中间的小洞里烧)”。只见他用一块砖头垫在下面,用来隔火的。然后用两块砖头搭在底下的砖头的两边,瞧他两的眼神,多渴望呀!他俩搭起砖头可真有劲儿!我这个无事的,就到处闲逛去啦!第四块砖头搭在后面,以免火烧出来了。第五块搭在旁边砖头的上面……OK!大功告成啦!他们做完,我就可惨了!我还得去给他们抱柴火呢!真够烦人的!包干草啊,抱干草呀,抱呀抱呀抱干草呀!好还呀!(好烦呀)。真烦呀!终于烧起来了!像我们几个玩火玩大的小孩子对这些事情当然是司空见惯了!要烧神马东东都能熟啦!好快乐的烧烤会呀,这件事情至今我都觉得记忆犹新。

还有一次我们去打池塘里的小鱼,据说今年投放了12条草鱼呢。我当然高兴啦,要是能捞上几条就好了!于是找了一些又高又粗的棍子,幻想着把它从水里捞起来,有时但也会有鱼泡泡冒上来,真以为有鱼儿上来了呢!二哥看见了,也帮忙来“打鱼”了。打呀打呀打呀打,始终不见鱼上来。俺们彻底气妥。

还有一次我们去摘野菜,那儿风景可好了!美丽的池子里漂着一些莲,真美呀!挖野菜我也学会了,真的很好玩。

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有一种留恋的感觉。虽然每一天过得很快,但我都过得很满足很愉快。我爱这里,这个小桥流水人家。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3

获知攻读中国语文及文化艺术科,院校特定需看几本,之中包含《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中的想法是:天呀!不是开玩笑吧,那样一本书,甚么中篇小说,单听姓名和体载已给人闷出鸟来的觉得,怎样看啊!於是,自购书至今,我一眼也没看了它,让它清静的躺在书橱中。直到最近几天,老师说要写阅读报告啦,.我抱?一无数个不愿意的情绪,把它打开,心里只为随便看便算了吧。但一看之下,惊醒它并并不是我所想象那么糟。那一场产生在很多年前的大劫难,从蕴酿、产生、完毕、到复建,一切均像在钱钢老先生的作品复生了一般,一桩桩感人小故事,一个个亲身经历磨难身心的洗礼的角色,一下子全闪过於眼下,我如同参加在其中,印证?那人类迄今为止,一场最激烈的大自然灾害。

这的确是一场浩劫。作者并没再加一丁点儿的浮夸、一丁点儿的变大,仅用了最写实性的方式 ,将几个真实经历地震灾害人员的体会记录下来,将地震灾害的致死人数、危害范畴等材料摘抄出来,已教人觉得到那就是一件多么凄惨的事。只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里纪录了许多 遭灾者的小故事,几个令我印像极其刻骨铭心。在第二章,作者的访谈手记纪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灾害时遭碰伤,头发被扯开一大块,里边满是碎石子,抗灾工作人员自来水去为他清洗,每洗一下,那小孩便抽动一下。读完这一段,我基本上掉下泪水,那仅仅一个小孩罢了,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却要承担?成年人也难於承受的剧烈疼痛,它是多么的让人辛酸啊!此外也有2个小故事令我潸然泪下:分别是这位被混凝土楼板压着下半身,没法逃走的护理人员,及明知道患者救不活,但仍要竭尽全力去救护的仁医。三件事都叫人觉得那么痛惜,无可奈何。

但该书的较大使用价值却没有这种感人小故事,只是那一个个小故事身后带来大家的刻骨铭心感受,那一堆堆统计数据向人类传出的严格警示。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大家一个信息内容:人类是多么的愚昧发麻。一开始,作者叙述了很多地震灾害前的异象,一大群耗子迁居,一大群虫类远飞,?、狗等都出現不寻常的行为,是不是在表明人类连小动物都比不上呢?小动物也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到来,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觉得都没有,是甚么件事情?是百万年的演变,令大家失去最基础预料灾难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算不上是最令人类自叹不如的地区,最让人觉得羞耻感的是大家一直引以为豪的高新科技全能观念。人类便是太过仰仗它,本来看到一大堆不寻常的事已经产生,但一点也不担忧,由于大家信赖的这些仪器设备并沒有声响,因此不容易急事产生。結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设备出售了人。大家应当思考一下,日趋比较发达的高新科技,是不是便是加快大家亡国的慢性毒药呢?更何况,这些说白了的新型产品、智能化工程建筑,能抵御大超自然力量吗?千多年积累而成的科技知识所造出的工程建筑,自然界仅用了短短十多分钟已经将其彻底催毁。人是不是要醒觉,不可再彻底仰仗这种不靠谱的物品呢!

也有一样更让人悲痛的是我们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要面子性情。在第五章「政冶的一九七六」一节那样记述:地震后,世界各地都表明要向受灾地区伸出援手,但大家这些杰出的要面子观念,将这类好心拒绝了。认为它是自己的事,不用别人支援。它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啊!抗灾压根是全人类的事!結果,五千多年历史时间留存下来的杰出的要面子文化艺术,使成千上万条原本能救的'性命,埋进黄土高坡了。

除开愚昧外,书里亦揭秘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像描绘大家在灾后重建大打劫的那一段:一些人到废区中找有价值的物品,一些人乃至在死尸的身上争夺,这彻底显示信息了人类拙劣的天性。也有写五室婶的那一段,原本灾后重建大伙儿是互相照顾的,过?患难与共的日常生活,但没多久以后,日常生活比较平稳,社会发展稍稍回应一切正常后,我们中国人那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马上呈现。一个原本密切联系的小社团活动,便那样分裂了。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患者和视障在灾后重建都被冷淡,她们的残废、缺点,使到她们原本需有的工资待遇,都因岐视而丧失。乃至连原来的物品也被别人夺走。

幸亏,书中也有记叙人性辉煌的一面。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儿闻悉视障、精神病患者被分派较少的食材时,马上将那不合理的饭卡撕坏,将好的饭食都拿出来给病患服用。这恰好和这些岐视患者的行政部门高层住宅产生明显的比照,而那俩位一直照顾患者的医师,是让人钦佩的。三个人在书里全是平凡人,但相比这些说白了优点、科长等大佬有人性得多,难道说确实如俗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个拚?被冲洗去,冒?生命风险必须拉起门闸排水渠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及的那一对年轻夫妻、哪个年青小姑娘、哪个大妈和哪个男挖矿,她们坚持不懈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实质,都好看地展现了人性中英勇,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一面,是大家应当学习培训的。又在第二章曾谈及有老外不幸遇难,我们中国人并无因中华民族的偏见而未予援救,主要表现了人类互帮互助互敬的精神实质。让人感觉将会确实有一天,人类能去除中华民族界线,融为一体。

描写乐在其中作文 4

树木结果,乐在其中。一粒种子埋在地底下,生根发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长成一棵苍天大树,枝叶繁茂,它终于盛开出了满树繁花。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人们就把果实摘下来,美美地吃掉了。第二年,它照样开花结果,人们又把果实摘下来,吃掉了。我问树伯伯:“树伯伯,你不委屈吗?”风中传来了树伯伯的回答:“不,我看见你们吃得高兴,我就快乐!”

蜜蜂酿蜜,乐在其中。蜜蜂要飞好远的路,采好多的花粉,才酿出一点蜜。而那些蜜的享用者,不是辛勤劳动的蜜蜂,而是别人。蜜蜂依旧不断地采花酿蜜。我问蜜蜂弟弟:“蜜蜂弟弟,你的劳动都献给了别人,你不心疼吗?”蜜蜂弟弟嗡嗡的回答:“能给大家奉献甜蜜,我很快乐!”

外婆做菜,乐在其中。外婆每天必做的作业是:买菜、洗菜、炒菜。跑出跑进,辛辛苦苦,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弄得浑身油腻。而那些美食都倒进了我们的'肚里了。当外婆看到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她做的饭菜时,她那疲惫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老师教书,乐在其中。老师每天晚上都得备课改作业,第二天还要给我们上课,辅导我们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为止,而获得知识受益无穷的人是我们。当老师看到我们进步时,就会点头赞许,连声夸奖,好像我们把快乐给了她似的。

奉献是快乐的。大树、蜜蜂、外婆、老师都献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他们都乐在其中。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5

得知修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学校指定要看几本书,当中包括《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的念头是:天啊!不是开玩笑吧,这样一本书,报告文学,单听名字和体裁已给人闷出鸟来的感觉,怎样看啊!於是,自买书以来,我一眼也没看过它,让它安静的躺在书柜中。直至近几天,老师说要写阅读报告啦,我才抱?一千万个不愿意的心情,把它翻开,心中只想随便看看便算了。但一看之下,惊觉它并不是我所想像中那么糟。那一场发生在多年前的大灾难,从蕴酿、发生、结束、到重建,一切均像在钱钢先生的笔下复活了一般,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经历劫难洗礼的人物,一下子全浮现於眼前,我就像参与其中,见证?那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惨烈的大天灾。

这确实是一场浩劫。作者并没加上一丁点儿的夸张、一丁点儿的放大,只用了最写实的方法,将几位亲身经历地震人士的感受记下来,将地震的死亡人数、影响范围等资料摘录下来,已教人感觉到那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但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中记录了很多受灾者的故事,有几个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访笔记记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时遭撞伤,头皮被掀开一大块,里面满是沙子,救灾人员用水去为他冲洗,每洗一下,那孩子便抽搐一下。读到这一段,我几乎掉下眼泪,那只是一个小孩而已,一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却要承受?成人也难於忍受的剧痛,这是多么的。令人心酸啊!另外还有两个故事令我热泪盈眶:分别是那位被楼板压住下身,无法脱险的护士,及明知病人救不活,但仍要尽力去救治的仁医。三件事都叫人感到那么惋惜,无奈。

但此书的最大价值却不在这些感人的故事,而是那一个个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那一堆堆统计资料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人类是多么的愚蠢麻木。一开始,作者描述了许多地震前的异象,一大群老鼠移居,一大群昆虫远飞,?、狗等都出现不寻常的举动,是否在说明人类连动物都不如呢?动物也能感受到地震的来临,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感觉也没有,是甚么回事?是千万年的进化,令我们失去了最基本预知灾害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不算是最令人类汗颜的地方,最令人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科技万能思想。人类就是太过倚赖它,明明看见一大堆不寻常的事正在发生,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信任的那些仪器并没有动静,所以不会有事发生。结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出卖了人。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日渐发达的科技,是否就是加速我们灭亡的毒药呢?况且,那些所谓的新科技产品、现代化建筑,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吗?千多年累积而来的科学知识所造出来的建筑,大自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已将其完全摧毁。人是否要醒觉,不应再完全倚赖这些不可靠的东西呢!

还有一样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爱面子性格。在第五章「政治的一九七六」一节这样记载:震后,世界各国都表示要向灾区伸出援手,但我们那些伟大的爱面子思想,将这种好意拒绝了。以为这是自家的事,不需要他人援助。这是多么的愚昧啊!救灾根本是全人类的事!结果,五千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伟大的爱面子文化,使千千万万条本来有救的生命,埋进黄土地了。

除了愚蠢外,书中亦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像描写人们在灾后大抢劫的那段:一些人在废墟中找值钱的物件,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抢夺,这完全显示了人类低劣的本性。还有写五室婶的那段,本来灾后大家是相互扶持的,过?共患难的生活,但不久之后,生活较为稳定,社会稍为回复正常后,中国人那自私自利的本性立即显现。一个本来紧密联系的小社团,便这样瓦解了。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灾后都被冷落,他们的残疾、缺陷,使到他们本来应有的待遇,都因歧视而失去。甚至连原有的东西也被人夺去。

幸好,书中也有记述人性光辉的一面。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子得悉盲人、精神病人被分配较少的食物时,立即将那不公平的饭票撕烂,将好的饭菜都拿出来给病者食用。这正好和那些歧视病人的行政高层形成强烈的对比,而那两位一直照料病人的医生,是令人敬佩的。三个人在书中都是小人物,但比起那些所谓所长、部长等大人物有人性得多,难道真的如谚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位拚?被水冲去,冒?性命危险都要拉起水闸排洪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一对新婚夫妇、那个年轻小女孩、那个大婶和那个男矿工,他们坚持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都漂亮地展示了人性中勇敢,舍己为人和坚强不屈的一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又在第二章曾提及有外国人遇难,中国人并无因民族的成见而不予救援,表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的精神。令人觉得可能真的有一天,人类能摒除民族界限,融为一体。

最后,我感到中国人有历史以来实在经历太多劫难了。只希望在未来日子,不会再有同样的灾难发生。即使发生了,亦应从唐山一劫中汲取教训,凭着我们美丽的、光辉的人性去战胜它们。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6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描写乐在其中作文 7

我爱书,更爱读书。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画报,故事书,再到名家的经典著作,都令我感到无穷的快乐。但我的最爱还是名家的著作,因为那些主人公们都令我十分感动。

我因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感动。在十月革命的背景下,一群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的带领下,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始了持续的战争。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坚强的战士。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所有工作上,他总是走在前头,为别人坐着示范。但 最后,他虚弱的实在无法继续工作,便用笔进行文学创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品质,才得以使他流芳千古!他的精神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

我因读《名人传》而感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位大师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三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可以说,几乎达到了巅峰。三位大师的许多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仍在进行乐曲创作;米开朗琪罗,在临终前几天仍然站着做雕像;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他们饱受磨难,但他们并没沉沦,继续努力的工作。罗曼·罗兰用笔塑造的这三个人物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无限感动。

我因读《简·爱》而感动。简·爱·,一个出身并不高贵的女子,却能受到我们的爱戴,那是因为,她的`心灵是美的。她曾说过的那句令人印象至深的话,激励了许许多多人,令人们感动至深。同时也感动了我,让我明白心灵美比什么都重要。

书,令我感动,令我难忘,令我快乐。这就是书所带给我的。书中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物,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