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语口号 > 导游词 > 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优秀26篇正文

《鲁迅故里的导游词优秀2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

鲁迅故里导游词 1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谢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

这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来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这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时间再慢慢游览!

鲁迅故里导游词 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鲁迅故里导游词 3

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

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

鲁迅故里导游词 4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鲁迅的故乡——绍兴。我是那里的导游,叫寿佳涵,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大家能够叫我小寿寿。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这天,我将带大家去游鲁迅故里。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此刻我们进入鲁迅故里的东入口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堵巨大的花岗岩景墙,上方刻着鲁迅的胸像。景墙中的鲁迅,神态自若,和蔼可亲。目前,这堵景墙已成为鲁迅故里的标志。

来,游客们,我们一齐进入街区。大家脚踩着石板路,手摸着青瓦粉墙,会不会有一种时空交替的错觉呢?这老房子呀,是周家的台门,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西边部分的住宅就是鲁迅家的。1881年9月25日鲁迅在那里呱呱落地,一向生活到18岁。

大家能够看到,鲁迅家住的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在楼房前有个天井,叫“桂花明堂”。夏天,小鲁迅就躺在桂花树下的小饭桌上,听太奶奶讲“水漫金山”的故事。两楼两底前半间是客厅,是会客、吃饭的场所。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他的母亲瑞安十分坚强,鲁迅很佩服他的母亲。楼上是鲁迅和原配夫人朱安的新房。游客们,大家随我来到长弄,在右侧,我们能够看见鲁迅家的厨房,鲁迅和他笔下的少年闰土的原型———运水第一次见面就是在那里。

穿过长弄,我们眼前变得豁然开朗了,大家看到的大院子,便是百草园。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互动)书中说道:“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此刻,鲁迅笔下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都在我们的眼前。有着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仍然是当年的原物。童年的鲁迅经常在那里翻断砖,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里纳凉听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里在雪地上捕捉鸟雀,是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这百草园真成了鲁迅小时候的乐园。

游客们,此刻,小寿寿要带大家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去了,鲁迅先生这个文学巨匠就是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您也去走一走这条蕴意深长的路吧,说不定呀,也能成为文学巨匠呢!好了,我们此刻看到的是三味书屋。大家能够看到,房内正中墙上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中间的方正木桌和高背椅,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讲台,学生的书桌椅放在两旁的墙角根。

大家要留意看的是,在书房的东北角上有一张桌子,桌面上刻有一个“早”字,这个“早”字里背后就是著名的“鲁迅刻早”的故事,小寿寿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搞笑的故事吧!有一次,鲁迅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药店给父亲买药,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寿镜吾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严厉地批评道:“十几岁的学生,就学会偷懒,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点点头,没有为自我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我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必须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里面有桂花树、腊梅树。课间休息时,鲁迅和同学们常来那里捉蟋蟀,找蝉蜕,看蚂蚁背苍蝇。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完美的印象,一向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游客们,这就是鲁迅故里大致的景观,它的古朴、典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想必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您日后完美的回忆。其实,绍兴还有更美的景点,比如书法圣地——兰亭,山水盆景——东湖,古代治水英雄归葬地千年王陵——大禹陵。小寿寿欢迎您再游!bye—bye!

鲁迅故里导游词 5

亲爱的旅客们,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游玩绍兴,我是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露。我会为大家提供最贴心、最细致的服务,谢谢!

大家注意,我们已经到了绍兴,很快就要到鲁迅故居了。特别提醒一下:现在是旅游旺季,旅客特别多,下车后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跟好队伍,注意我们的旗帜。

我们已经到了,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和鲁迅故里都挨在一起,我会带大家一一参观。下车了,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随意触摸破坏,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谢谢!想自行参观的朋友,在3点前到下车的地方集合。

大家请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鲁迅的祖上是个大户,所以这个祖居很大,里面的家具都保存完整,这里是厨房。瞧!这是小孩房,就是保姆和小孩住的房间,刚出生的鲁迅就住这里。这个大院子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和他的伙伴一起捉蟋蟀、运水、玩斑螫、拔何首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青年时期,他在三味书屋跟着老师学习,长大后伏案写作

好,现在已经2点半了,离集合还有半个小时,大家可以买点绍兴特产,记得3点到下车点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两天的时间都已经过了。大概10分钟后,我们就要到家了,请大家整理一下行李。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和你们在一起的两天,我很开心!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快乐,有缘我们还会再见的!再见!

鲁迅故里导游词 6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

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谢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

这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来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这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时间再慢慢游览!

谢谢大家!

鲁迅故里导游词 7

大家好,我叫余诗涵,是北海小学4(10)班的学生。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鲁迅故里。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原名叫周树人,他是我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我现在带大家游览的是鲁迅小时候成长和学习的地方。

走进鲁迅故里,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穿过东昌坊口老街,来到了鲁迅祖居周家台门。进门有个小天井和厅堂,厅堂后面是鲁迅小时候住的地方。楼房后的一小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往北走是厨房,三个灶眼,一应炊具。厨房北首,隔一小天井有三间平房,再后面就是百草园。想必大家都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的就是这里。百草园占地20xx平方米,有大小二个园,那是鲁迅儿的玩耍的地方。

离开故居100米左右,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了方桌和椅子。那就是鲁迅先生学习的地方,他的课桌上至今还刻了个“早”字呢!

时间过的真快,鲁迅故里的介绍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光临!谢谢大家!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8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b56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 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鲁迅故里导游词 9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迅故里导游词 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谢谢大家!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11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可以发现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这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这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这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12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今日は魯迅の故郷に遊びに行きます。ガイドです。楽しい一日を過ごすように案内します。

私たちの目的地はもうすぐ着きます。まず魯迅先生についてお話しします。魯迅はわが国の偉大な思想家であり、教育家と文学者であり、わが国の革命事業に巨大な貢献をした。魯迅の故郷は魯迅が子供の時に生活したところです。

はい、目的地はもう着きました。まず玄関に来たら、大きな石の像が目立つように見えます。上には「魯迅の故郷」という四つの大きな字と魯迅の肖像画が彫られています。石像の前に子供たちが何人か囲んでいます。彼らの姿はそれぞれ違っていて、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ます。遠くから眺めると、魯迅先生に対する限りない称賛を語っているようです。

今、私達の左手に大きな石碑があります。その上に「民族の背骨」という四つの金文字が印刷されています。この石碑は魯迅先生の偉業を記念するために人々が建てたものです。

まっすぐ行くと、三味書屋に来ました。ここは魯迅が12歳から寿老先生のところに勉強に来たところです。その中で、学校の真ん中に置かれているのは寿老先生の講壇で、机の上に本と戒尺が置いてあります。周りに囲まれているのは学生たちの机です。魯迅の机は壁にくっついています。机の右下にはきちんと「おはよう」の字が刻まれています。この「おはよう」の字について、もう一つの特別な物語があります。

魯迅が小さい時、彼らの家は日に日に貧しくなり、彼の父は重い病気にかかった。毎日、魯迅さんは薬局と学校の間を行ったり来たりします。一度、鲁迅は父に薬をつかまえるために、学校に遅刻しました。教えた寿老先生は思わず言いました。しかし、鲁迅はそのために先生を恨んでいませんでした。ただ黙って自分の机に「おはよう」という字を刻んでいました。

次は百草園に来ました。百草園に入ると、ここは至るところ活気あふれる光景であることが分かります。ここにはいくつかの簡単な緑色の植物が植えられていますが、ここでは魯迅が子供の時一番好きだったところです。子供の時の魯迅はいつもここでコオロギを捕り、木に登り、果物を採り、ほとんど毎日楽しく遊んでいました。

私たちの見学は今日で終わります。今回の見学に感謝します。また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

鲁迅故里导游词 13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我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多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下“鉴湖越台名仕乡”。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那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先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那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那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期望你有时光再慢慢游览!

鲁迅故里导游词 14

正月初四,我们去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众所周知,鲁迅生前写过许多好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白话小说》,有《狂人日记》……,能来到他的故里,我既开心又激动。

到了鲁迅故里,天下起了雨,像是给鲁迅的家遮了一层面纱,又像是鲁迅在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鲁迅故里还是游人如织,丝毫不受雨水的影响。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鲁迅祖居。进门抬头就看见“翰林”两字,随着人群再往里走依次是德寿堂、香火堂、书房、卧室,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厨房。每间房子之间都有走廊相连接,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房间里的家具保存完好,也十分精美。用我老妈说的话:不愧是翰林之家呀。

接着,我们参观了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听说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果然,有一张旧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为什么刻早字呢?因为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要伺候母亲,天天迟到,先生就用戒尺抽打鲁迅,于是鲁迅为了不迟到,才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然后,我们又来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我完全不理解老妈嘴上说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发现百草园的菜,都像被大雨遮盖贴在地面上,地上的小虫子,都惊慌失措地爬回了洞里,一只巨大的蚂蚁紧张地在原地转圈……。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今天真开心!鲁迅故里真好玩!

鲁迅故里导游词 15

亲爱的游客们,我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我们即将游览的是绍兴的鲁迅故里。游览时请游客们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乱扔垃圾,谢谢。

绍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下“鉴湖越台名仕乡”。其中,鲁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有几个石像,那是鲁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进了大门,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鲁迅纪念馆”。馆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诗篇,家喻户晓的是“冷媒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了纪念馆,就来到“周家老台门”。这里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鲁迅先生的故居在当时是相当气派、宏伟。灶台、后院、床铺、庭院、书桌,一样不少。原来鲁迅先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下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树。此外,就是浓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据说,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和伙伴们经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会和伙伴们捉知了。这里是他们的乐园。

绍兴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时间再慢慢游览!

鲁迅故里导游词介绍 16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 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迅故里导游词 17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__,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鲁迅故里导游词 18

各位尊敬的团友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们今天要去的鲁迅故里。希望今天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

我们现在首先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当时的私塾,学生的课桌都要自备的,所以屋里的课桌摆放的不整齐。这张桌子是当年鲁迅鲁迅先生使用过的,大家还可以看见在上面有个“早”字。之所以他会课上这个字,是因为他在上学期间,父亲生病了,他为了给父亲抓药而上学迟到,私塾先生十分生气,于是打了他三戒尺,可鲁迅并没有为此而讨厌学习,于是他就在桌上刻下“早”字,提醒自己今后不能迟到。

三味书屋后有个百草园,私塾里的`课程枯燥无味,所以每当先生讲得入神的时候,自有学生会溜出去玩。

现在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周家老台门,故居由青瓦粉墙,砖木结构而成。里面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房间登鲁迅先生及他的家人所居住的住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其余的就请大家慢慢参观,大家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拍照留念,看一看。当然,同时请大家不要破坏公物,并且要照看好老人和小孩。谢谢大家!

鲁迅故里导游词 19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20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面试网 )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 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20xx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鲁迅故里导游词 21

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能够称我阮导或者称我涛涛,十分高兴

能为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鲁迅故里为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鲁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家就会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代。这鲁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们从湖南搬到绍兴来的,他们保存完好无损。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可是它是鲁迅小时候童年的乐园。

这就是鲁迅故里致的景观,他的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客。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22

魯迅の故郷は主に三味書屋、魯迅旧居、魯迅記念館と百草園からなりました。まず三味書屋に来ました。三味書屋は魯迅が子供の時に勉強したところです。ここには裏庭があります。書院の授業は退屈で、先生の話に夢中になると、学生たちはこっそりここに遊びに来ます。

三味書屋を歩き終わったら、魯迅の旧居に来ました。居間、閨房寝室、坊ちゃん室など魯迅と彼の家族の住所があります。これは先生が子供の時住んでいたところです。

魯迅の旧居をよく観光すれば、魯迅記念館は私の前に現れます。ここに魯迅先生の一生の記録と保存した本があります。魯迅先生の彫像もあります。魯迅記念館は二階あります。興味があれば見学してもいいです。

百草園は魯迅が子供の時遊んだところです。中には大きな木があります。子供の時の魯迅は木の下で仲間と遊んでいます。夜は大きな木の下で涼みます。有名な「百草園から三味書屋まで」という文章はここのことです。

魯迅の故郷はもう泳いでしまったので、一日も終わりました。

鲁迅故里导游词 2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胡珂羽,是带大家游玩鲁迅故里的导游。

大家和我一起去瞧一瞧那里的美丽风光吧!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嵌在一块灰色光滑的石碑上的四个黑色大家:是“鲁迅故里,”上面还有坑坑洼洼的图片,石碑前面有孔乙己等四人雕像,我给你们十分钟时间快快合影拍照。

现在大家再和我一起去游赏一下鲁迅祖居吧!鲁迅祖居里面是鲁迅以前家,里面有少爷房间、少爷书房、卧室、琴室、厨房……

大家走出鲁迅祖居,去看看对面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时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但是鲁迅的课桌上雕刻着一个“早”字,“早”字是因为有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他一大早就匆匆地跑到药铺里去为父亲买药,然后再把药煎好,才去读书,结果上学迟到了,还被教授打了几下,后来他就在课桌上雕刻了一个“早”字,心想以后不能迟到了。

现在我们去百草园看看吧!走进百草园的大门可以看见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里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鲁迅故里游览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细细流泻,再见!

鲁迅故里导游词的范文 24

各位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徐导,你们也可以叫我小徐。现在大家跟我来吧,你们千万不要走散哦,大家跟紧啦!

鲁迅故里闻名中外,它还是国家5A级著名旅游景点。里面有许多著名的绍兴特产,如臭豆腐、乌毡帽、女儿红……鲁迅故里有许多特色建筑: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我就不一一说明啦,大家跟我来,我们先去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寿家台门。寿家台门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

好,大家现在看见的就是三味书屋。不不不,那位游客,这个牌子不读“屋书味三”,而读“三味书屋”。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是从右读到左,而不是从左读到右。

鲁迅,这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也十分牵挂自己的家乡和儿时的学习地方,于是写啦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有兴趣可以啦解一下。

大家对三味书屋有一定的啦解,我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鲁迅的老师名叫寿镜吾,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一次,鲁迅的父亲生病,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啦。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啦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这就是早字的由来。也许你们还会问为什么叫三味,这里有很多的说法,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好,大家自由活动半小时,你们可以拍照留念。

来来来,我们要去参观下一个地点啦。大家看,这边是鲁迅纪念馆,里边有许多关于鲁迅的事迹,还介绍啦以鲁迅为名的学校,如鲁迅小学、鲁迅中学……大家自由参观吧!

一次快乐的旅行结束啦,祝愿你们能记住这次欢快、宝贵的记忆。

鲁迅故里导游词 25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关于浙江鲁迅故居的导游词5 26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