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优秀10篇)正文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优秀10篇)》

时间: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10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篇1

“请你给我一次机会”这句话出自一部美国的经典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

这部电影又名《最贫穷的哈佛女孩》,主要讲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丽丝距离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大学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著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的主题。

是的,“请你给我一次机会”,这是丽丝在申请上高中的时候对校长说的一句话。丽丝在校长快要离去的情况下苦苦哀求,因为她在那个时候已经无家可归,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上学。只有上学,住在学校里,才可以有吃有住,也能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奖学金,所以她此时是多么渴望校长给她一次机会!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以前在电视上看得到一个小情节,讲的是一位专门研究火药的老爷爷,他从二十几岁就开始这项研究了。现在不幸得病,住进了医院。

一次,他要让人帮他把家中的电脑拿过来,到医院里好让他继续工作。可是他的病不能再拖延了,所以,医生、护士都没同意让人去拿。在他的再三哀求下,医生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把电脑拿过来了。他看到了电脑就急急忙忙地从病床上下来,走到桌前坐下来,把自己一直在想的东西输入到电脑里。医生们都知道,不做手术过不了今晚,可是他坚决要先写完材料再安排手术。遗憾的是,那位老爷爷躺下后竟再也没有醒来……

他珍惜了最后一段宝贵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留给了其他人。这是科学家将生的机会献给了科学事业。这种机会可敬但惋惜。

同样,“请你给我一次机会!”这是丽丝渴望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温暖而充满幸福——丽丝如愿以偿,最终走进了哈佛……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篇2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美国女孩:她因为父母亲都吸毒并且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少到校上学的她竟然在测验中得了满分。她还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当她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后,伊丽莎白强忍悲痛,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如果伊丽莎白的潜力没有被她的老师发现,如果她因为父母吸毒而自暴自弃的话,她就永远也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学,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伊丽莎白自己的努力:她并没有向命运低下头,而是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冲破了命运对自己的束缚。

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想起了自己练习网球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觉得每次网球课练习的内容大同小异,枯燥无味,还非常累,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现在想想,打网球也贵在坚持,如果当时放弃的话,现在就不会体验到打网球的乐趣了。我们应该像伊丽莎白那样,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请一定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往往有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篇3

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妈妈表扬了我,说我开窍了。嘻嘻!妈妈不知道我看了并理解了一部励志性电影之最——《风雨哈佛路》。

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贫民窟女孩莉丝小时候失去了母亲,没有跟生活讨价还价的资本,只能努力生活下去;二是莉丝努力学习,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获得了《纽约时报》奖学金;三是莉丝考进哈佛大学,走进了一个新世界。莉丝的妈妈患有精神病、有毒瘾、酗酒,还得了艾滋病,爸爸也有毒瘾。莉丝和姐姐经常流落街头,到垃圾桶翻找别人吃剩的东西填肚子,运气不好时只能和流浪狗抢食物。当父亲进收容所,妈妈选择带姐姐回到可怕的外公家以后,莉丝选择与收容所玩伴克利斯一起流浪,睡地铁长椅、偷超市食物,在流浪生活中她开始思考自己的生路。母亲的去世让莉丝放弃流浪,她在父亲的帮助下通过戴维老师的面试继续高中学习,明白自己失去了所有退路,只能向前走。

在影片中,主人公莉丝在不断地失去中明白生活的真谛和意义:世界在转动,谁都只是一粒尘埃,就算是其中一个、几个消失了,地球仍在转动,现实是不会按照个人的意志去改变。生活的残酷无情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迷茫之中,不愿意睁大双眼看清局势,而莉丝看清了,完全看清了。

生命旅程中每一次成长就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路,有人就此放弃,但莉丝坚持住了。她在地铁上学习,在打工时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2年读完4年高中课程,以哈佛大学为目标,哪怕被嘲笑不自量力,也从不放弃。不仅抓住进入哈佛大学的机会,还获得《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和实习机会。

面对苦难,面对风雨,不放弃不退缩,才能获得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有一年的时间,我的爸爸在外地访学,妈妈经常加班,很晚才到家。有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大雨,我没有带伞,一下校车就被雨“无情”地淋成一只“落汤鸡”。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后,发现还有衣服晾在窗外,正接受雨水的“洗礼”,只能硬着头皮尝试收衣裳,慌乱中,差点把自己摔出窗外(我家在四楼啊!)。我惊魂未定,只好按着胸口,学着深呼吸。当我写完作业,才发现已经七点,可妈妈还没回家。我实在太饿了,就自己泡面,倒开水时溅起的水花差点烫到手,又吓出一身冷汗。在几小时中,我有惊无险地完成几个人生中的第一次任务,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当妈妈听完我的讲述后给我的拥抱和夸奖,更让我特别自豪。

加油,正视苦难,奋力学习!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400字 篇4

xx天是20xx年的正月初一,本来是个开心的日子,可是看了影片《风雨哈佛路》,我被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抗争情节所打动,我流泪了。

影片的主人公叫丽兹,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然而,贫困和苦难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她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出路,最终千方百计申请到哈佛的全额奖学金,成为一名真正的哈佛女孩。

在她得人生中,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的主题。她在疯人院打过工,她不堪外公的侮辱和朋友流浪过,她睡地铁,捡垃圾中的吃的,曾经这样苟且地生活。但她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在漫漫的求学路上,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她与命运抗争,坚强,执着,依靠自己的拼搏奋斗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看完影片,我审视自己,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环境,我都比丽兹强了成千上万倍,我没有理由懈怠,我要选择自己的路,不懈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尽管路很长,但我永不言弃!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篇5

人生,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它记录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编织成了不同的人生书。有的书内容平平,有的书内容有序,但她却把这人生书演绎的淋淋漓尽致。

她生活的家庭让任何人都心寒,母亲是一个“瘾君子”,艾滋病患者,同时还患有精神分裂。她没有为此而怨天忧人,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母亲可以像以前那样爱她,关心她,给她家的温暖。为了这个愿望,她不去上学,她讨厌学校,她不想离开妈妈。但直到母亲去世那天也没能再次给她家的温暖。母亲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她醒了,她意识到只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几经周折,她进入了一所学校,她下定决心要在两年内完成四年的课程。她拼命学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做到了。哈佛大学,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她考上了。她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书。

由此,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这本书编写的怎么样?一出生,便有伟大的母爱环绕着我们。父母给我们穿衣服,父母把饭菜端到我们的桌上,父母给我们收拾东西父母的体贴入微,简直到了极点。然而,我们都长大了,至今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甚至离开父母便不知未来在何方。这时,你是否想起过那个十五岁就自己养活自己的坚强女孩。

身处诶使得青少年们,受委屈时,可以向父母怀里扎,感受亲情的伟大,让亲情来抚平那受伤的心灵;感到疲倦时,可以听听音乐,躺在床上安静的进入梦乡,采用多种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此时,你又曾想起,那个在洗盘子时,还要记单词,在坐公车时还要背公式的执着女孩。人生路,艰难路。人生书,需要我们自己编写内容。内容的精彩与否,看的不是家庭的显赫背景,不是父母的伟大成就,关键是自己的努力成果。让我们用心编写人生书,一本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书。

最近看了一部片子,名叫《风雨哈佛路》又名“最贫穷的哈佛女孩”,没错,剧中主角的命运也是像这个片子的名字一样,既贫穷,又充满风雨。看完,我不禁潸然泪下,值得感动的地方有太多太多。哈佛,全世界最高学府。那么主角是天才,而且家境很好吗?不,主角只是天赋比他人高了些,至于家境,更是让人无法想象。她,生于一个吸毒家庭,母亲不仅吸毒,而去酗酒,还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的母亲多次被警察与社区人员送到了精神病院,而这个可怜孩子的父亲的确是个聪明的学者,但是却无法给予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庭。在起步阶段,这个可怜的主角就不知输人多少了。被送入收养所的主角-莉丝,见证了这个社会阶层的黑暗面,随带一提,如今的她不过是一个8岁的孩子。本应该是天真的年纪,但却因为父母的缘故而莉丝在16岁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而且有长久的流浪生活。

流浪的她,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每天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这或许就是她最开心的日子。但是15岁那年,母亲病逝的消息深深地打击了她。她迷茫了,哭泣了,不知所措了。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但她被戴维教授认可的那一刻,她的一生改变了。“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她是这么对教授说的。没错一个机会,机会是改变一个人的重要一点。但是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想我平时,能问心无愧并乐观的看待他人的成功,而自己却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吗?答案明显是,不能。

看到这里,我不禁做了一个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能不能像莉丝这样坚强,这样努力?在莉丝身上,我看到了追寻梦想的影子,也许考上哈佛并不是她一开始的本意,她也说过“如果我的家庭能回来,我愿意将得到的一切还回去”。多数时候,她的选择只有前进。我国的一名伟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只有没有后路的时候才能一心前进。”这道理放在我平时的生活里,也是真理。我有幸福的家庭,我有爱我的父母,这样就可以不再前进了吗?不,应该将这些人的期望化为动力。莉丝背后支持她的人是她的小学老师伊瓦和戴维教授,怎么比较我都没有理由比莉丝更加的失败。这样的比较给我日后做事一个契机,如果想放弃了,就想想莉丝。

想想那个一边洗碗,一边看书的女生。有人说莉丝最后的成功是一个“奇迹”。我不认为那是一个奇迹,上帝并没有给她一丝一毫的帮助。自身天赋异禀,确是要用不完整的家庭来换取的。因为这些人看不到莉丝的努力,才会说这是一个奇迹。世界上没有任何奇迹,只有自己的努力。也许我无法像莉丝那样考上哈佛学院,但是我却能做好自己。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 篇6

昨天下午,我观看了《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被片中的主人公深深地震撼了。

主人公丽丝出生在贫民窟里,尽管她的父母都吸毒,但丽丝仍然深爱他们。她靠捡拾垃圾和吞食垃圾箱里的食物维持生计,从来不去学校。终于,在丽丝十二岁那年,她因逃学被送进了女童院,但她逃了出来,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就在她流浪的过程中,她的妈妈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而那时的丽丝才十五岁。两年后,丽丝幡然醒悟:“我不能再这样,我要改变我的命运!”于是,丽丝去上学了。虽然她以前从未上过学,但她很聪明,在学校里成绩优秀。她是学校里除了校长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丽丝每天晚上都睡在地铁或者走廊里。她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并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心里有着满满的震撼:“天啊!丽丝经历的磨难太多了!”但就像她说的那样:“苦难和挫折不是用来看轻的,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直面生活中的磨难,努力去克服它们后,才会迎来幸福的曙光。也正是因为丽丝相信自己能行,她才能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才能敲开哈佛的大门。

与丽丝处境一样的贝鲁斯并不像丽丝那样积极乐观,“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可能上得了哈佛!”她朝着丽丝大喊。同样是流浪,就是因为心态的不同,当丽丝坐在哈佛的教室里时,贝鲁斯却在街上乞讨。她让我感到厌恶。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就是对丽丝的真实写照。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以她为榜样,用坚持不放弃的心态去迈过人生中的道道坎坷。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篇7

终于又到了看电影的时候了,我们这次看的是《风雨哈佛路》。我们被丽斯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丽斯生长在一个十分不幸的家庭,她很小时父母就酗酒,她在父母的争吵和打骂声中长大。后来母亲开始吸毒,并因此染上了艾滋病,精神恍惚。父亲又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丽斯只好流浪街头。不久,母亲去世了,丽斯很受震动,她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过去,开始全新的人生。

她像她父亲一样是一个天才。尽管不去学校上学,他依然能考出好的成绩,可是丽斯生活环境的如此恶劣和糟糕,小小的年纪内心的安全感却被一点点地剥夺,没人照顾,还要照顾妈妈,因为她知道,妈妈爱她,她也爱她的妈妈,尽管她酗酒,她吸毒,她双目几乎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犯起毒瘾来是如此可怕。她依然如此深地爱她妈妈。后来,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很优秀。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她也一样。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0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还记得丽斯和父亲从学校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她说:“爸爸,我爱你。”“我也爱你。”父亲说。然后她的父亲就穿着破旧的衣服走了,寒风吹着他凌乱的头发,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丽斯,真的是独立,完全的独立,所有的一切都无情地丢给她,她除了前进、奋斗,就没有别的了。可能我们在生活中,只有自己独自生活时,自己的潜力才能发挥至极致。

她终于成为了哈弗大学的一名学生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是最棒的,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

从这部影片我懂得了:人只有自爱自强,不断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人生其实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范文 篇8

星期四的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风雨哈佛路》这部影片。这是一部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一曲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

《风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丽丝,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丝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随着慢慢成长,丽丝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从现在起,丽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丝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周末,我与父亲一起去登山,由于我的学习压力过大,所以父亲决定陪我去大自然中散散心,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刚开始的时候,我自信满满,心想一定能轻易地登上山顶。开始时脚步很轻盈,两步并作一步走,还不想停下休息一会。因为我想一鼓作气登上高峰,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到山腰时,感觉有点累了,脚步也变得慢了些;气喘吁吁,但依旧精力充沛,一直向上攀登着。我可不管这些,不就是一座山吗!刚开始爬的豪情还没有散去。在小鸟与阳光所奏成的和谐乐曲中,我哼着小曲儿,还是信心坚定地往上爬着。

一会儿,已经是汗流浃背了,满脸通红,大口大口地喘气,再望着前方通向顶峰的阶梯,简直就像通向天国的天梯。头顶上的太阳是那么的残酷,似乎在向我诡异的哈哈大笑,仿佛在说:“不可能的,你是绝对不可能登上顶峰的。”我用手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有点想要放弃的样子。没想到,爸爸这时候还来了一句:“累了吧,要不回去吧!”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星期四看的影片——《风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丽丝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她为了改变那不幸的命运,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在求学的路上,她有着从不退缩、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最终才能考进哈佛大学,实现了她一生的梦想。“不,我不退缩,我一定要登山顶峰。”爸爸微微地点了点头……

终于,我攀上了峰顶,从山地向下看刚才走过的路,我忽然发现,我竟然走了这么远。

丽丝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她有高尚的品质和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精神,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风雨哈佛路》的观后感 篇9

电影简短,故事脉络清晰,经典的永远是老话题。因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不忍吐槽电影本身,只谈谈我有点小矫情的感动吧。每个人都活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面,我们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接触不到。中国从来就有阶级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显性的,可以达到“上品无寒门”的地步,寒门人上升的空间局限在那一隅小地;有时候是隐性的,自由平等的局势下依旧有先富和后富,这是一个以物质和金钱划分阶级的时代。

一个阶层的人总是仰望上一个阶层,就像城乡结合部总是以城市风格为潮流,而乡村总是模仿县城一样,这也是一层隐形的膜。这个膜真的打不破揭不开吗?现在看来当然不是。

平民子弟入大学再正常不过,贫苦出身后来站在人生巅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能够相信伊丽莎白·玛丽的故事,也愿意相信。尽管这个故事是以美国为背景,处处充满美国元素,吸毒酗酒收容所,逃学乞讨去偷盗,轻易来去的学府教育,惊人的高额奖学金。剥去这些外衣,故事的灵魂是世界性的: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梦想去摆脱生来注定的贫困!我们不一定有伊丽莎白的天才,可以两年读完四年的书,能够以第一名成绩赢得纽约时报奖学金。但是是否至少能够做到,不因为目前的环境否定自己的前途和潜力呢?我们整天谈论梦想,可是我们真的敢想并且去朝着这个方向做吗?难道不是做了一会白日梦,想到成绩,想到家庭,感慨一下社会的压力,调侃调侃政府政治,继续浑浑噩噩下去吗!我觉得相对于以前,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竞争与吞并更为严重,但终究有了成功的可能。

有才华肯努力的会有一条路去走,尽管不如那些出身好的走的容易,但又怎么样呢?我们干嘛要比最后的高度,行进的距离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不管我们最后想做什么,首先要敢想,不妨试一试嘛,万一成功了呢?!感觉有点像心灵鸡汤,还是结尾吧,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女孩。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篇10

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个十分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之后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齐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以前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但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刻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母亲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迷失的母爱,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此刻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但是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连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踽踽独行。但是她还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坚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能够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发奋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样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能够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应对现实,最终我们必须能够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好抱怨此刻的不幸,要勇于应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此刻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坚信自己,坚信明天会更好。

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用心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懈的意志诠释生命,绝不放下,我们的梦就在前方,完美的明天等着我们去创造。无论此刻怎样,请必须要坚信透过发奋,明天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