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实用28篇】》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通用28篇)
内容导航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3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5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6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7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8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9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0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1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2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3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4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5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6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7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8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9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0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1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2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3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4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5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6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7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8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神州13号的报道。宇航员们给我们带来的小实验,其中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王亚平老师做的水膜实验,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我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再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蓝色的色素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水球,形成一个大大的蓝色水球。再把泡腾片放进去,泡腾片一直冒着泡泡。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样有趣的实验,突出了地面和太空之间的奥秘。
这堂课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的奥秘,不管是地面上还是外太空,地球上有外太空不能做的实验外太空也有地球上不能做的实验。这让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科技很发达。我们也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
在这节神奇的太空课上,有些问题还有可能在飞船上得到验证和解答,让奇思妙想变成“眼前的现实”,这个“天地连线”的课堂,还有全国亿万人民的密集关注,强烈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科学意识、想象力、求异思维终于呈现了井喷。只要我们为孩子搭建了宽敞的思维平台,提问机会,允许孩子思想奔放甚至撒野奔跑,充分理解、包容其不足,孩子潜在的发散性思维,就能够喷薄而出。一堂课,让奇思妙想和怪想终于得到了回归,这种精神收获,要比课堂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平时的教育,也能想方设法,给孩子制造提问机会,鼓励孩子多提问、善提问,这对于孩子潜在的发展,以及创造活力,肯定是一个积极的推进。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是12月9日,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课,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看到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向我们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颜色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觉是钻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没有重力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漂浮在空中,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喝水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飘着的,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挤出来,然后吃下去,这使我感觉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冻一样。
不过,学习完整堂课,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因为科学,才有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因为科学,才能建成国际空间站!让我们为默默给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5
星期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自从观看了天宫课堂,我刷新了对中国太空站的认识,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三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实验知识,其中我对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印象十分深刻。在失重条件下做实验,实验现象是非常有趣的。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一个类似放大镜一样的框架,然后用专用再生水给它做一个水膜,现在他看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吹泡泡时的场景,接着用水把这个水膜充满成一个水球,当你在水球的一边去看向另一边时,水球中竟然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不就是凸透镜成的原理吗?如果把一个手工做的花朵放上去,你们猜一猜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来告诉你:是的,花朵随之绽开,这就是微重力下表面张力的作用。
接下来的泡腾片实验就更有趣了!王老师为了让我们方便观察,她用蓝颜料把水球染成晶蓝色,晶蓝色的水球看上去多么像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一个巨大的蓝宝石,然后把泡腾片放入这个大水球中,如果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个水球在不断产生着气泡,而在地面上做泡腾片实验就不这么神奇了!
看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我在自己的内心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学习,将来也会有一天到太空去探索那些奥秘,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吧!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6
看完了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问题,通过这次天宫课堂我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我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7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8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神州十二号航天员在天空讲课视频,我不禁心中想:在天空看地球,地球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航天员出空间站要穿航天服等等的问题。紧接着,在屏幕里,航天员阿姨带我们去参观并讲解飞船内每个地方的用处,到了卧室区,我看见一个小窗,外面有一个黑黑的大大的圆圆的星球。我很好奇,这是什么星球?而航天员阿姨跟我们说: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我惊讶地下巴都快掉到膝盖上,她紧接着说:“因为种种原因,太空中的地球并是不是蓝色的,而是由蓝、黄、绿、白颜色组成。”太空真是神秘,遥不可及,但也浪漫至极。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9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义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看完视频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但我我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是儿时的问题。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还有太空的存在。生动的视频如夜中的明灯,引我走近太空,帮助我明晓了知识,同时又点燃了我对太空的热情。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领域。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由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讲解的太空知识与科学实验的天宫课堂节目,有趣极了。
首先由电视台主持人做开场简介,随后,我们就步入了距地球400公里的神舟13号飞船,开启天空课堂。王亚平阿姨介绍了空间站结构,由睡眠区、卫生区、运动区、驾驶舱等组成。太空生活和陆地生活也大不相同,就连走路、转身这些简单的动作,在太空中也很难做到,需要用特定动作才能完成。
接下来,就是有趣的科学实验,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第一个就是活细胞实验,用显微镜观测细胞。细胞居然会运动,大大*了我的认知。后来又做了几个实验,我最感兴趣的是水的膜力。通常在地面时,往水膜里加水就会爆裂,但在太空由于失去了重力,浮力以及其他力,就会受到影响,往水膜里加水或者加空气,他都不会裂开,还形成了球中球现象。让人为之惊讶!
知识多种、快乐丰富的太空课堂不一会儿就结束了,真想再看一遍。同学们,祖国的未来由我们来开创,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让他繁荣昌盛、更加伟大、举世瞩目。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2
“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太空的奥秘,“天宫课堂”开课了!
太空中怎样喝水?怎样走路?怎样睡觉?同学们的问题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不用担心,讲解员老师一一耐心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样喝水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样用水呢?难道要在太空舱上载几吨水吗?当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装置就可以满足航天员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这种再生水与原水并无区别,可谓节约又环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东西掉进水中都会沉下去的,这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种力会托着物体,使其不会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几乎不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东西掉入水中后会悬浮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舱中行走,必须得借助特制的钉鞋和太空舱中的把手,在教学中,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中不断挥舞左手,竟使身体悬浮了起来,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据这个特性,讲解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水球,水球晶莹剔透,里面的水还在不停流动,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舱中会悬浮起来,那么在太空中应该怎样睡觉呢?宇航员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绑起来,防止飘来飘去。本次太空授课还让我惊奇的是宇航员们一天会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绝伦,希望航天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期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最后祝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3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__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讲入大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解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堂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厦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4
这次通过空中课堂,我了解到了太空飞船的样子,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喝水,如何睡觉,如何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锻炼,保证肌肉不萎缩。除了这些,我还看到了水的张力,细胞在太空跳动的小实验。充分领悟到了这次课堂的意义。也体会到了宇航员的辛苦,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去太空看看!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__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6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该怎么睡觉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与地球看到的一样呢?”……随着课堂的深入,激起了我无数的好奇心。航天员的每一个回答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太空,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而当我了解到宇航员前往太空前的训练后,我深感他们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能够适应在太空的生活,他们每天不得不穿着重400斤的训练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在太空失重的感觉,每次训练就长达七八个小时。王亚平曾经说过:“每次训练完后,吃饭时我的手都拿不稳筷子。”他们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忍受着各种苦难,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吗?
然而成功飞往太空的一切一切,更离不开团体的协助,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么整个飞天过程都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足够细心、足够的仔细。而这也正展现了团体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天宫课堂》直播,这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赞颂。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为现实”。的确,因为他们,实现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不可实现的事情,我们也不会看到如此多的太空趣事。用热情探索太空,用知识了解太空。我们应好好学习,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13的课程,各个地区的人都在观看,有北京,济南,山东等地方。神舟13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水膜因为没有地球重力,水能飘在空中,用水冲一下又变成一个圆圆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员在里面滴几滴色素,从水球里面放一个橘子形的泡腾片。不一会儿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气泡。不一会儿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么大,现在都有手掌那么大了。
叶光富叔叔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他首先尝试了直接转身,可是转着转着他就飘起来了。然后他深呼吸一口气,他选择了深呼吸这个转身,结果他只是跳了起来,没有转身。他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第1种就是借助工具转身。第2种就是把双手伸开。等转身完后再把双手伸回来。第3种是将右手旋转就可以转身了。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员致敬。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即为信仰。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8
当看到宇航员出舱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他们代表着的不仅是他们自己,更是他们身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那一刻,我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和骄傲。或许我无法像他们一样伟大,但能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会努力地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致敬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9
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员,我要做地球的“清洁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飞到南极的上空,用自己发明的特殊材料把臭氧空洞补得严严实实,让我们地球重新穿上一件完整的“外衣”。我还要在宇宙飞船下面装上一个巨大的“吸尘器”,把从地球上冒出来的浓烟、尾气吸得干干净净,不管人们站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能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这个“吸尘器”还可以吸掉龙卷风、大海啸和暴风雨,让人们不再因为大自然的灾害而受伤。
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员,我还要做地球的使者。带着人们的问候,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向狮子座、水瓶座、双子座……到十二个月历星座上去做客,看看那里的人们和我们有没有区别。我要告诉其他星球的人们:我们的地球是蓝色的,我们的人们是美丽善良的;我们爱好和平、厌恶战争;我们向往太空,也欢迎其他星球的人们去地球做客。我要把地球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送到许许多多的星球上。
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员,我还要做人类飞向太空的“先锋”。去了解太阳发热的秘密,发掘月亮上的宝藏;抓住彗星的尾巴,看看它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找到飞往其它星球的路,画出一张宇宙的旅游图,让人们可以经常去别的星球度假;学会所有外星人的语言,把它们写成象英语书一样的课本,让人们学习后可以自由地和外星人交流。
今天,我还只是一名小学生,这一切只是我的梦想。可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地学习,好好掌握老师们教给我的知识,将来就一定会象杨利伟叔叔那样,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飞向美丽的太空,让我的梦想变成现实!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0
今天《天宫课堂》与我们见面了,宇航员们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为我们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我对神秘太空及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很多,也深刻体会到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1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大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大空的脚物访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2
当我仰望夜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还有宇宙的浩瀚和深奥都让我深深地着迷。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造出一艘功能最齐全的飞船。它有着“流线体”一样的坚固船身,可以抵御任何宇宙射线。船内设有重力系统,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它还携带一颗通讯卫星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所有可利用的元素转变成能源,让飞船在太空中自由地邀翔,并在飞船内过滤出氧气和水。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坐上飞船在宇宙间自由穿梭。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
梦想是风,吹拂着千万人的心田;梦想是火,锤炼我们的意志;梦想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的国家会因为我们的梦想而更辉煌!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3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开始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许许多多的有趣事件。课程一开始,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神奇又美丽,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4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
届时三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包括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太空授课与8年前有何不同
与8年前相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航天受到的世界关注有了极大不同。现在中国空间站和航天员备受世界瞩目,这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已经有所体现。这次面向全球直播,相信将获得更多世界关注。
第二个不同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的社会效益已经逐渐凸显。8年前6000余万中小学生收看了直播,如今有些人已经毕业,甚至成为了航天人,此次“天宫课堂”开讲,是对过去的延续。
另外,相比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此次授课时的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天地互动。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5
几周前三位宇航员成功登上太空,他们很快的与太空舱对接完成,这让我体会到了祖国的伟大。在节目里,他们和同学们互动交流,告诉了我们想很多有意思的事,这也让我萌发出一种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去太空看看的欲望和劲头。我们现在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都是祖国的功劳,将来我们一定要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6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长大后我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太多了,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因为作业默默哭泣。都说人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现在读书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后我要让我们班的同学做到真正的“减负”,让祖国的花朵笑得更灿烂。
春天,我要带他们出去春游、赏花、玩游戏。夏天,我们一起坐在树下聊天、谈心。秋天,我们一起去看树叶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学们,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加油,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7
今天老师说神舟13要在太空上与我们直播,我们都很开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绍太空舱的结构和宇航员的休眠舱,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实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个大水球。
先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到水里面制作一个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挤水,把大水球变得很圆很圆,这样就像一个凹凸镜一样,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过来的。然后再往里面挤一点空气就变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宇航员,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个泡腾片,泡腾片的泡沫不会出来,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腾,再来一些颜料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实验,同学们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给放在水面上,乒乓球会浮起来。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来,可是他们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这充分说明了地球与太空的差别,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却没有重力。
看完这次直播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材以后会创造出更多神奇的实验。
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8
今天,我看了中国空间站授课直播。里面讲了很多有趣的太空实验。我最喜欢的是王亚平老师做的“消失浮力”实验,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按进水里,球就会自己浮起来,而在太空里,把乒乓球按进水里,球不会自己浮出水面,浮力消失了,真的太不可思议了,太空实验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