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汇编30篇)》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精选30篇)
内容导航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3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4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5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6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7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8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9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0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1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2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3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4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5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6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7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8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9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0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1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2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3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4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5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6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7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8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9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30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
通过这次百万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的政党。百年前,中国的先进青年,看到满目疮痍的中国,力求救国之道,在向西方学习屡试屡败之后,陷入了迷惘,终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带来了黎明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无数先进分子带来了希望,彭德怀元帅曾说:“以前我只是对社会感到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于是,无数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再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作为西农的我们,更应该勇担强农兴农之使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历史。虽然逆风开局,但依旧依靠他顽强拼搏强行逆转局势,缔造神话。这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社会的改造便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专家们分不同阶段、篇章为我们讲解了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汲取养分,持续壮大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有曲折艰辛、也有收获,中国共产党通过代际接力,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数次伟大飞跃,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为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从文化的高度进行新的认识,是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通过回顾世界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会重新唤醒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认知,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4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我认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四史”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一个民族的荣耀也能照出一个国家的苦难,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骄亦不卑,脚踏实地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荣光。学习“四史”教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立、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造就了今天的伟业,让人无比光荣和自豪。今天,我们同上一堂党史思政大课,让我受益匪浅,很有收获。
历史是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此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将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天比一天繁荣。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我们更应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6
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成为党员的必修课。树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历史是相通的,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四史”是记载、是沿革、是过去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担抗在肩上。在历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7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党性修养修养,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品质品格品行健康发展。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一定会,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8
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学习“四史”,可以让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肩负时代责任,心怀家国梦想,坚定信心,不负韶华,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可以坚定我们新时代青年的的理想信念,激发斗争精神,肩负起责任和担当。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在“四史”学习中反思自己,认真努力,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刚开始学习四史时,突如其来的历史题让我有一些懵,懵懵懂懂的做完一轮答题,了解了答题的形式与一些基本规则之后就开始逐渐熟练了,通过一些公众号的推送与平时自己答题的积累,越学习知道的知识就越多,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就越喜欢做题,且做题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些收获与感悟。
我们身为00后出生在了国家和平昌盛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祖国我们党这一路走来的艰难曲折。我们通过学习“四史”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使之入脑入心。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才能认识到为什么中国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无数有信仰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在斗争中成长,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造了非凡而伟大的历史。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进入新时代,更是要靠无数的青年人肩负起强国圆梦的使命。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数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挡在群众的前面,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逆行,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通过回顾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我反思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中国梦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0
各个寝室同学或围成一圈或各自在自己的床桌旁认真专注地听着直播课。本次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赵朝峰、武汉大学卢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畏三位讲师共同讲解了第一课:“同上党史思政大课”。三位主讲老师们的精彩课程,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时代的担当和责任,每位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述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在直播课程中三位老师针对中国的伟大功绩做出了介绍,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成就,守在屏幕前的同学们,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表情,感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不平坦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对青年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宝贵的现实历练和思想的洗礼,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深刻的感悟,更能带给自己思想的升华和对生命真谛的领悟。我们的国家也同样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通过本次观看“四史”思政大课第一课,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拼搏奋斗的精神,同时在直播课结束后积极报名参加观后感征文,并且决定互相监督,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坚持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传承英雄的奉献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对党的初心。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1
在本次“思政大课”中,我们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内容,一起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思政学习。在今年建党一百周年的盛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刻,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广大青年学子的我们,应当始终将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建设和成长成才的奋斗目标,放在一切行动出发之前,秉承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专业知识技能和本领,注重强化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做到知史爱史明史,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成为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2
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那么,我国是怎样通过创新来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呢?肖光文教授围绕创新,从实践创新: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形成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创新: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四个方向展开讲解,从中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密码,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回眸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把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的生命、灵魂和动力源泉。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修好这门必修课,不是无的放矢,而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结合了“四史”进行上海建筑背后的历史学习,通过公众号“天平家园”了解上海建筑背后的红色经典。包括中共地下秘密电台旧址、新四军采购供应站、徐汇艺术馆等多处蕴含红色历史的建筑。建筑背后则是一个个动人爱国故事,令我加深了对“四史”的领悟。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4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了四面八方,祖国人民建设祖国的劲头如火山爆发再放金光,在各条战线上如出笼俊鸟,如骏马脱缰,狂奔飞翔发挥着使不完的能量。走自己的道路,就必须永不停步,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重任,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身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坚定:至今的中国以至未来的中国必将世界首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5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一条让梦想开花的中国之路,每一朵花里都藏着一个“春天的故事”,这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磅礴的中国力量。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6
在思政大课结束后,我思考了很多,我们都经历过改革开放,我们也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坚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7
改革开放距今已经有四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四十多年前的中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之路呢?闫方洁教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用详实的案例,围绕四个“基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给大家讲解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是如何拉开的,并从中发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道路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掀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19
通过学习,我对党的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摸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更加坚定了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学习上我会以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解决困难。此外,仍然要进一步学习“四史”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争取早日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我们党激流勇进的100年的艰辛历程中,通过学习同上一堂思政课,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都鞭策着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去带动身边的更多人去向党的先进层面看齐。我们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奋进力量,把革命先辈的精神发扬好、传承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1
王向明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注入了勃勃生机,三是中国改革开放为解决诸多难题贡献智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历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也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树立了发展的榜样,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而改革开放的启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2
所有的强国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需要有人负重前行!回顾历史,每一段经历、每一步发展、每一次沧桑巨变都离不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远大目标。
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我们要矢志不渝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我们要永不懈怠、敢于担当、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我们要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3
在今天的这堂党史课上,我更为深切的感受到了党的光辉,也因讲解而显得亲切三分,在这里更希望能够通过这堂课来教会大家党的宗旨,让全党人民都铭记在心,将来不管何时都要牢记党的教诲。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4
历史是的教科书,可以说历史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基础,只有树立好良好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更好的感受到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如今幸福和谐生活的不易,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幸福而感到骄傲自豪,才能更好的激起当代青年们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四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学好“四史”能够使我们更加明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学习“四史”是的深刻体现,是国家和党的不屈成长史的传承和延续;学好“四史”,可以激起当代青年们对于民族、国家的自豪感,对于党的认同感,内心坚定了信念,才能真正感同身受,认识到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真正身体力行做到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跟着党走,坚守初心使命。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5
4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xx届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40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教师,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变。我见证了食物、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的多样化以及城市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回首来路,豪情满怀,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创美好未来。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6
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__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党员对于“四史”的学习极为重要。历史是的教科书,学习“四史”就是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疫情期间,党员们积极投入到抗疫医疗救护一线及社区防疫志愿者中,其中不乏诸多青年党员。共产党人身上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崇高品质代际相传。作为一名即将离开校园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党员,必须主动学习历史、把握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格局形势下保持求知心,坚持学习探索,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前行。通过行动提高自己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扛起时代给予的重任,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与祖国共同成长。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的内容各有侧重,整体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青年人学习“四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升个人的党性修养,培养爱党爱国情怀。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我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努力,明白了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青年,我要认真学习并积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工作,发挥先进性与模范带头作用。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8
从三位教授的讲授中,我们明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那是在无形中推动我国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党的指路明灯;我们还了解了“中国梦”的千姿百态,中华儿女的中国梦,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我还知晓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革命精神,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的优秀的革命精神支撑起了新中国。身为新青年,我们要坚定地扛起身上的担子,,不辱使命!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29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服役时驻地在浙江嘉兴,这个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孕育“红船精神”、中国革命扬帆起航的江南水乡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复兴业,需人杰;强军梦,展伟业。”在历史中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跟我的战友们接下来军旅生涯。如今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学习“四史”知识,增强历史意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20__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要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奋斗者,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他们的标签。作为新时代青年,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我们要不断学习历史中平凡而不平庸的优秀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博学笃行,初心不改。
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课观后感2024 篇30
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是党性修养提升、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作为在和平年代出生的青年一代,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还没有真正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通过“四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党带领国家、带领人民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从过去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从改革成功的历史事件中归纳总结方法;可以让我们缅怀先烈,从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体会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的传奇人生,学习艰苦奋斗、矢志不渝、恪尽职守、甘于贡献的革命精神;可以有效培养青年人爱党爱国的意识,“四史”的学习与熏陶,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精神植于每个青年人的心中,铭记历史、,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美好的生活环境,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在肩上,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我更应该加强“四史”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把言语落实到行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