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个人写作 >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精选六篇】正文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精选六篇】》

时间: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通用6篇)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1

观察记

纸杯搭搭乐

幼儿姓名:

中二班部分幼儿

幼儿年龄:

5岁

环境:

教室里的建构区角

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时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建构游戏,能初步感受分工的乐趣,体验合作搭建的快乐。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各自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游戏,其中小董、周周在建构区选择了纸杯开始搭建,其他几个孩子则又选择了一些泡沫积木与纸杯一起搭建活动,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搭建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孩子们游戏。

开始小董和周周正在专心的搭建着。这时在一旁的小杰突然走过来“哗啦”一下推倒了他们的成果。周周急了,站起来直跺着小脚嚷起来“老师,老师,小杰把我们的杯子推倒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杯子散了一桌,小杰躲在一旁,偷偷的看着我。泡沫搭建区的小倪跑来说:“没关系,推倒了我们可以再来搭一次啊,小杰,你帮我们一起建城堡吧”

听小倪这么一说周周不闹了,小杰也笑了,加入到了搭建的队伍中,他们有的运输,有的搭建,玩的。可开心了,渐渐的城堡搭的好高好高。周周和小倪搬来小椅,站到上面继续搭建。

这一举动被小杰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着周周说“小心哦,我来扶你”大宝也跑来说:“我来给你们递杯子吧”。看到他们合作开心的游戏,我在一旁朝竖起大拇指。最后他们玩起了城堡公主的游戏呢!

分析评价:

1.通过建构游戏,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对建筑成果的审美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他们在游戏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小倪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发生的矛盾、冲突到后来的互相关心,都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4.伴随着游戏的进程,孩子们将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成了表演游戏,游戏中他们又将纸杯想象成城堡围墙,玩起了公主王子的游戏,非常投入。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2

幼儿姓名:小刘

性别:女

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特别积极,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非常好奇好问又善于思考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集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一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

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刘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而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老师交流中,他也积极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第二、小刘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积极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而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验证,同时还能积极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查总是最积极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小刘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己探究发现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实录中小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实录中小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第四、小刘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集体面前缺乏大胆表达的胆子。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积极的但在大集体中就胆怯。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老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小刘介绍,从而提高了小刘在集体面前交流的信心。

还有小刘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进自己探索行为的孩子。在实录中电珠通电的活动虽然刚开始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决定,他们探索的初级阶段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就如实录中的描述一样,刚开始小刘是无目的的探索活动,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实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不放弃,在思考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对本次区角观察的思考:

第一、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教师获得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寻求一种最合适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思维的过程,看到了幼儿在过程中的发展,并更清楚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本次的观察记录中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在电珠通电的活动中,当教师看到小刘实在无意的情况下使电珠亮了,教师边调整了其策略,让他通过再次的尝试,从而了解电珠通电的正确连接方法,而后的第二次观察,老师发现淳淳在探索后仍未找到答案,这时老师便给了适宜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直接指导。当时老师就问了看看电线里有什么?老师这样问的目的主要让小刘找出探索中的障碍,小刘只有解决了主要困难,才会有以后的发现和成功,这也说明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动孩子的探索,增强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第二、观察使教师学会了“等待”,明白了等待的价值。适时适宜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有时可能因为正在思考问题,使探索行为暂时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有时可能因为遇到了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或者因为技能上达不到而使探索行为遭遇失败。作为老师不要急于去采取指导,有时候采取适度的“等待”,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或者说是在积极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间,一个更好的教育点。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应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如在实录中,老师发现刚开始时是无意的成功,于是引导他再试一次,可连续几次还是失败,这时老师已观察到淳淳是被表面的成功所蒙蔽时,我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所谓权威的否定,而是在第一次探索中,提醒他再试一试。

总之,在区角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侧重于观察和指导,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预测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迎合幼儿的需要;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这样有助于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更有助于幼儿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3

班级

海豚班

观察者

材料投放

娃娃家:小推车、娃娃、娃娃家餐具

超市:各种塑料玩具、货架

时间

观察记录

第三周

情况记录:

小王从超市里拿来了很多菜,有胡萝卜、青菜、鸡腿、南瓜(塑料玩具),唐嘉意将这些菜放到盘子里后说:“烧好了。”小王便拿起鸡腿放入嘴里,我见此景,连忙进入娃娃家,对小王说:“小王,我看见你肚子里有很多细菌,我要带你去医院打针、吃药。”来到医院打完针,我对他说:“这个鸡腿是假的。,不能吃,吃了肚子里会生细菌的。

分析反思:

小班幼儿在沉溺于游戏情景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乱真,特别是当游戏情节中出现假想的食物,幼儿便会真的.放入口中咀嚼。此时,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从而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唤起幼儿装扮意识。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么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指灵活度。

3、能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绒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装玩具一套,馄饨、自制面条、饺子等若干。品尝区,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医院:医院套装玩具一套,自制盐水瓶若干,药瓶若干等。

语言区:幼儿图书若干,幼儿活动材料。

美工区:幼儿活动材料《纸工》P2页,《红灯笼》,彩泥,蜡笔、画纸等。

指导建议:

1、美工区:幼儿在做《纸工》《红灯笼》时,因为小班的小朋友接触剪刀剪纸还不是很多,教师在幼儿动手剪纸的工程中,要重点指导,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幼儿做完成品时,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提高幼儿以后做纸工的信心和兴趣。

2、其他区域活动时,要注意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鼓励幼儿在区域中多说,和其他幼儿多交流。

观察原因

小班的幼儿在纸工游戏中,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为小班的幼儿手指灵活度还不够,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触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让我们班的小朋友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帮助完成的纸工作品,慢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观察记录

有而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很认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孩子的一些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孩子还不会用剪刀,而我在给他们做示范的时候,又恰恰忘了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使他们本来就还不灵活的小手显得更加的笨拙,虽然有一部分的幼儿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纸片,可是他们也没有正确的是用剪刀。

思考与对策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手指灵活度的方面还是欠缺的,他们的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细致的游戏或动作都还不是很协调,特别是需要使用剪刀时,就很明显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只在纸工活动上,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能说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动和交流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外,还需要家长平时在家中能让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练一练,这样对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小肌肉群的发展都有好处。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5

观察背景:

小馨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平时只是奶奶带着,妈妈工作很忙,偶尔会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小馨,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吃东西会很难吃,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让我们督促他一点,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吃饭不好,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不交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现在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忙孩子认识小馨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说,“小女生先来拿水果,小男生再来,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小馨还没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小馨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小馨说过,他自己是多少号,但是小馨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他可能觉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小馨学会了没有,在幼儿园的话,因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小馨又是适应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号,就分不清了。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小馨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措施:

1.趁小馨妈妈偶尔休息来送小馨的时候,和妈妈沟通过,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奶奶呢,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导致了现在小馨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好,和小馨妈妈说了小馨不认识学号,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小馨。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小馨认识自己的学号,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小馨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更加有辩认读,每次分水果的时候,也会特意的提高女生的声音,让小馨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小馨从刚开始到现在是有进步的,刚开始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号码,现在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所以现在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6

观察目的

给幼儿发挥自己的空间,培养幼儿自信心。

观察对象

小罗

年龄:五岁半

观察实录

户外活动时我和班里郭老师正在组织幼儿游戏,突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小罗在爬双杠!”我急忙向双杠方向走去,看到我,锦易的眼睛露出了一丝恐慌:“刘老师我错了!”我问:“你哪里错了?”“我不该爬双杠,我……”

锦易受惊后那怯怯的样子把我给逗笑了:“锦易,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么?再上一次?”锦易有些吃惊。“是啊!再上一次,老师相信你能爬到顶端!但你一定要答应老师,保证自己的安全!告诉老是,能不能做到?”“能!!”锦易回答的很坚定。“小朋友,我们给锦易加油好不好?”“好,小罗加油!”“小罗,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语气里,在小朋友的助威声中,小罗改变脸上那种恐慌的神情被一种自信所取代,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顺利爬到了头。

分析评价

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禁锢,并自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受伤害,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在失去很多快乐的同时,也失去了大胆去“挑战”、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泯灭了孩子的上进心。

措施

针对幼儿某种自发的。、颇具冒险性的行为,我们在保护孩子的安全,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受我们“好意”的同时,更要积极运用语言激发孩子童趣、培养其进取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