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心得300字(精选31篇)》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通用31篇)
内容导航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4《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5《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6《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7《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8《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9《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0《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1《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2《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3《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4《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5《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6《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7《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8《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9《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0《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1《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2《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3《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4《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5《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6《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7《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8《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9《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0《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1《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高尔基的名著——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悲剧和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故事是这样的,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生活,却经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他还是会尽力去保护阿廖沙。不久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他便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是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啬、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个正直、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自从我读过《童年》之后,真后悔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不应该再浪费,我应该学会珍惜。
就从现在做起,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要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向阿廖沙一样,做一个正直、坚强、善良的人。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
这个暑假,我又翻出书架上的一些旧书,重新阅读起来,其中就有一本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当时就感慨万千,这次重读,更是让我思绪万千,有颇多感受在心头。
书中的阿辽沙年幼丧父,不得不被送到残暴没有人性的外祖父那里生活。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阿辽沙受尽了外祖父的虐待,在他的周围,只有自私自利、冷眼旁观的“局外人”。但是,阿辽沙还是顽强的活着,慢慢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我自然而然拿自己的童年和阿辽沙的童年做比较。我的童年比阿辽沙的童年幸福何止万倍。我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有爸爸妈妈的呵护。但是,我确实一条不折不扣快的大懒虫,我从来没有自己做过饭,从来没有自己洗过衣服、从来没有独立做过家务,
连这些小事都没有做过,更何况一个人独自到社会上生活了。
我自思:如果把握放到阿辽沙所在的那个社会,或许我连一天都没办法活下去,更不要说和罪恶的社会做斗争了。
读了这本书,我决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学习阿辽沙身上所有的那勤劳、爱学习、独立、勇敢做斗争的品质。我会努力的。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4
书,是一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就在几天前,我读完了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未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之中也穿插了很多关于孩子天真淘气的事情,如主人公不知生命危险也要在原地看火。
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罗斯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炼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写照。小时候,我也有这样淘气的童年记忆。一天,天下着濛濛细雨,我的心十分开心,因为我们又可以去到我们的专用“泥巴场”玩。放学后,我和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泥巴场”。我们手心手背分好队,我一看对方的队员委曲地说:“力气的大胖,最机灵的二虎都在你们那边,我们这里只是‘老弱病殘’。”“谁说我们是‘老弱病殘’,快开始!”我队的队员不服气地说。
好,开始。二虎最机灵,第一个拿起泥巴往我队一名收集泥巴的队员扔过来。我队掩护人员也拿起泥球和二虎火拼了起来。顿时泥水四溅,铺天盖地地向我们飞来,衣服上全是泥水。突然,我跳了起来,对手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我身上,我队人员也不甘示弱,全部过来支援我。结果,对方人员全部被命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全身都是泥巴,我也不怕被妈妈骂,因为我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
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5
秋日的第一缕晨光,散满在书桌上,而我则在看着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阿廖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四岁丧父,从这以后他便跟着母亲、外祖母和外祖父生活。外祖父是一个凶恶的人,阿廖沙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在这个处处散着恐怖气息的家中,还住着两个每天闹分家的舅舅和两个表哥。阿廖沙也认识了许多人,比如善良的“小茨冈”;每天研究科学的“好事情”……这些人教会了阿廖沙许多道理,但他们都以不同的理由离开了阿廖沙。阿廖沙在经过长久的悲惨生活后,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便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从开始至终都是一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们的恶毒;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争吵、斗殴不断地发生……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到处都散发着“战争”的硝烟,但好在阿廖沙有一个善良的外祖母。她教会了阿廖沙如何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痛苦的,是无忧无虑的!甚至有很多孩子不明白什么叫“打”,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被打。被人拿着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我们拥有了那么多,可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大人挣得那么轻松,那么容易。的确,我们没有体会过阿廖沙那样的生活,他那种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的滋味,我们是无法感受得到的!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他本不需要这样做,本不该过这样的生活,但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吝啬的外祖父!正因为他的自私,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只有十一岁的外孙!他不是人,他是禽兽!
在这里,我愿全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我自己也要像阿廖沙一样做个勇敢、正直、善良的人!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6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的感受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没有高尔基生活的世界那样充满仇恨。高尔基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我们都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因为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自己的亲人都在身边,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起。我们的童年十分快乐,父母都在我们身边,和同学一起上学,玩耍。高尔基和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大家活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有老师教育着我们,父母爱着我们,爷爷奶奶呵护着我们。我们得到了无限的爱,可是高尔基他是没有这些的。但他十分努力,敢于面对一切的困难!通过了努力成了伟大的作家。我们要向他学习。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7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8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辽沙的父亲染上霍乱而早早过世了,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阿辽沙沉重的打击。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儿子的这一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辽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
在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作者听了大为神往,就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这样一段话,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韧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众唤醒。我想这也是高尔基创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用意吧。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9
童年,一眨眼,它就从你眼前流走了,你想留住它却无能为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童年河》的书,是赵丽宏写的,它讲述了一个名叫洪雪弟的男孩即将从乡下搬到上海,虽然这其中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他还是来到上海,成为了一名上海人,在这之后,雪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他刚到上海时,他为了躲避同伴嘲笑而迷了路;为了满足自己对汽油味的追求而整天都在“追屁”;因为自己奇怪的想法便养起了蚂蚁他还吃过“大板”、去过大世界。雪弟还交到了许多好朋友:唐彩彩、牛加亮、米峰……他们曾经一起探险过传说中的“鬼屋”,一起经历过各种悲伤、快乐。雪弟还因为特有的天分,参加了学校的墙报小组,成为了墙报小组里年龄最小的一员。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雪弟为了救掉下河的伙伴们,冒着生命危险,跳下河救人,却伤了自己的额头。雪弟这种舍己救人的品质让人刮目相看,最关键的时候,雪弟没有被吓哭,他选择了勇敢面对,所有人都应该向他学习这种无畏的精神。
童年,是美丽的、是快乐的、是难忘的……它就像一条河,承载着我们无限的记忆,永远环绕着我们!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0
我那数不尽的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童年》这本书了,这本书是着名的高尔基自传,这本书让产我看到了高尔基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成长的。
这本书讲述了阿廖沙岁三岁到十岁的成长经历,四岁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阿谬沙和他外祖母到他外祖父家,后来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因劳累而发烧去世……
比起主人公阿廖沙,我们不知道幸福到哪里去了,白天能做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回家有大鱼大肉,有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心爱的玩具等等。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不耍小孩子气的人,他在家里小心翼翼地干活但是他总是受到二个舅舅的冷眼相对,他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有沉重的压力,他也没有在母亲离家出走的那段时间害怕过,他没有因为外婆去世而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在阿廖沙的童年里,他认清了各种各样的人,如慈祥的外祖母,善良的瓦尼亚,两个贪财而又小气的舅舅等等。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而对困难,我们不要放弃,要永往直前。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1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2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这个漫长的暑假,我翻开了它。读着读着,我的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可怜的主人公阿廖沙3岁丧父,无奈之下,只好随着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可是阿廖沙却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舅舅也粗野凶狠,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天天打闹。在这个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家庭中,只有慈祥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他还认识了聪明善良的“小茨冈”两个人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一直觉得“小茨冈”是他唯一的知心朋友。可是好景不长,“小茨冈”因为两个舅舅的自私、贪婪和凶狠,在扛十字架时被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他唯一的好朋友,失去了友谊。不久后,一场大火将染坊烧成了灰烬,外祖父被迫让两个舅舅分家,阿廖沙的妈妈回来后教他写字、算数。让他和萨沙上学。可是就在他11岁时,妈妈就去世了,外祖母不久后也去世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赶出了家门,走向人间,靠捡垃圾为生。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为阿廖沙悲惨的命运而感到同情。我们从小被父母当“小皇帝”“小公主”般宠着,护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整天嚷嚷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啊!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度过欢乐的童年,走向属于我们的“人间”。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3
再读《童年》,少了些许当年的不平与憎恶,更多的是对那份灰色的坦然及幼时的回忆。
——题记
父亲去世,在外祖父家,每日舅父们为了家产而不停地争吵斗殴,愚弄弱者;仅有的,只是外祖母的疼爱和她的故事——阿廖沙的童年是灰色的。
而我呢?
窗外的天很重,连鸽子也无力高飞,终日不知疲倦地饶着同一幢楼环绕、徘徊。烟缕也好似滴入水中的墨汁,在天海中渲染开来,直至那长空再没有彩虹阿娜的舞姿,再没了苍穹豪迈的音乐――天是灰色的。
路是无情的,川流不息。一声鸣笛,急疾而过,带走了婆婆蒲扇下的故事,带走了大叔运木材时高亢的歌,带走了过往间贴心的问候、会心的一笑,留下的仅有刺耳的余音与一片阴霾做伴――路是灰色的。
抬头仰望,还不定能看到房顶,只见扇扇密闭的玻璃和垂下的窗帘。电梯上上下下,起初,还以为里面的人是在作游戏,叫木偶人,因而不语不动,后才知连声“早上好”,也会让人等白了头,因为他们只是邻里间――楼是灰色的。
雨一直下,下得泥浆四溢,下得每一把伞下都躲着一幅青面獠牙,下得世界像个动物园,都隔着笼子看悲哀――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一个孩子。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4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书名叫《童年》。
这本书是黑龙江省赵斌写的。主要写了他的童年,赵斌的家境非常贫穷,他有三个哥哥,他的大哥是小学老师,二哥三哥都在学校读书。一个不满一岁的弟弟,在他八岁那年,妈妈的死更给他们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轮到了他的身上。同时也宣告了他苦难的童年真正的来临。洗衣、做饭、养鸡、养鸭、喂猪、照看弟弟、下地干农活。这些就是他一整天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做不好,还会面临爸爸的打。有一次,他和两个哥哥去森林里砍柴,竟然差点被狼给吃掉,但是赵斌以他坚强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还自学了小学所有的课程。
读完这本书后,妈妈问我:“你和赵斌比起来谁幸福?”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我幸福了!”是的,与赵斌比起来,我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里,我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而他却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可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赵斌最后读了两所大学,分配到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我应该向赵斌学习,争取也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这个故事,激励着我,它让我知道:人生是弯弯曲曲的,有快乐也有痛苦。同时也让我明白;苦难,也是一所学校。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5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高尔基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样,认真刻苦地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6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7
在寒假很平凡的一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一行行黑色的字体起起落落。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这一个故事,男孩阿列克赛的童年记忆从父亲去世开始,他目睹了母亲和外婆的悲伤,他们搬家来到外公家里,加入到一个嘈杂的大家庭中,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最好的伙伴茨冈也应为两个舅舅的陷害死去了,舅妈娜塔莉亚难产死了,只有慈祥、善良、乐观的外婆带给他些许温暖……,贫穷和争吵让这个大家庭四分五裂。当母亲因为婚姻的失败和病痛死去后,阿列克赛的童年也结束了。
和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而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列克赛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我们不知道被鞭子打的滋味,也不知道被赶出家门的滋味,高尔基小时候的环境那么恶劣,那么悲惨,长大了还写出了著名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8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这本书是是写了高尔基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想要什么有就会有,但高尔基的童年并不是那么快乐的,而是悲惨,凄苦的。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的父亲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惨,这给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与母亲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后来跟随外祖母来到外祖父的家里。
但在这,阿廖沙并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在这里看到许多丑是,舅父们为争财产而互相反目为仇,愚弄弱者,毒打儿童……。但他却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经常给阿廖沙讲许多好听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故事的熏陶,健康的成长,不像他的舅父们一样。
阿廖沙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精神使人感动,但他也为这吃了不少的苦头,经常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读书。与贫穷的劳动人民接触,深入社会,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料使他真正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位文学大师。
从这本书中我觉得高尔基小时侯对小市民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才会使他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高尔基简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拥有一个比高尔基幸福的童年,我们一定也会有比高尔基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19
合上这本书,高尔基悲惨的童年有映在我的眼前。我又想起了托尔斯泰的童年,他的童年时快乐的,洋溢着芬芳的气息,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打斗、咒骂、施虐和斗殴。《童年》所描绘的世界是残酷的。
这本书描绘了作者悲惨的童年:原名为阿廖沙的高尔基年仅11岁就失去了父亲,到姥姥家为了生存奔波。他过得不像一般平凡的孩子,在姥姥家,只要犯一点小错误就得挨姥爷打,舅舅们为了钱互相残杀。在这个家庭里除了姥姥对他好以外就没有任何人爱护他了,妈妈也因为失去了丈夫而崩溃。后来因为阿廖沙犯了点小错误,导致姥爷直接用树枝把他抽晕过去了,母亲也离家出走。最后妈妈回来后,再婚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在一天中午去世了,最后高尔基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是姥爷把阿廖沙打晕那章。阿廖沙因为想学染色而不小心把一块成品布弄破了,哥哥萨沙也犯了错,而姥爷还不知道阿廖沙弄破了布,在晚上打起萨沙来,萨沙被打急了,连忙告阿廖沙的状,而姥爷却打的更急了,阿廖沙极力阻止,却被姥爷拿树枝抽,抽到阿廖沙因痛的.休克昏了过去。这个章节体现了阿廖沙童年的悲惨,犯一点小错就要遭到大人的毒打,体现了姥爷喜欢暴虐人的性格。
《童年》所描绘的世界是残酷的,没有任何的真情。就算是为主人劳作一辈子的长工,在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只能沿街乞讨;就算小孩直犯一点微小的错误,也要被大人毒打。当时的社会是残酷的,生活是艰辛的,而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和平而安详,每个人都安居乐业。高尔基在那时能成为著名的作家,我们怎么能不成为祖国的栋梁呢?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0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1
《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小说中记叙了他亲身经历的童年。作者幼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外婆带着他和他的母亲来到了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并不和谐,打打闹闹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在两个成天不务正业,干尽坏事的舅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又从慈爱的外婆身上看到了真善美。他10岁就开始独立谋生,但再嫁的母亲受尽暴虐之后也去世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作者阿廖沙(即高尔基)的身影,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充满了一种炯炯有神的光,那应该是勇敢的光芒吧!现实的残酷使他过早的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回想起童年,儿时的自己有父母和家人爱着,疼着,身边有数也数不清的玩具,却还总是挑三拣四嫌玩具不够。却不曾想过曾经和我们一样拥有过童年,一样年龄的阿廖沙却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他的童年缺少一个家庭应有的和睦,缺少一个孩子应有的欢乐。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却依然能够产生出他这样一个完整而坚强的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外祖父的打骂,周围人的厌恶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始终怀着一颗坚强而纯洁的心来面对生活,是因为他周围的一些正直、善良的人在无私地帮助、引导他向前,去突破黑暗生活中的冲冲困难。
故事以作者母亲之死为结尾,从组后外祖父的那句“你还是到人间谋生去吧!”中,也暗示着作者真正苦难的日子将要来临,他要带着最后的欢乐到人间去了,而阿廖沙的童年也就此结束。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2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每当想起小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因为我的童年很幸福,很快乐。但是,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童年的书,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充满了悲惨。
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3岁丧父,只有一个残暴的外祖父,两个自私、市侩的舅舅的可怜的孩子,不过还好,他有一个爱他疼他的外祖母。每当外祖父粗暴地打阿廖沙时,外祖母就会护着他。尽管如此,阿廖沙的身上还是经常会受伤。不过后来,慈祥的外祖母却被两个舅舅害死了。
其实,这正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幼时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i对他很不好。他十岁开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是在社会底层中度过的。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忙劳动之余,仍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而看看阿廖沙和高尔基,又看看我们。我们可以在明亮舒适的教室中读书,他们不能;我们可以不用自己辛苦劳动就能获得舒适的环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饿了就自己去买东西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他们不能。但是,他们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勤奋学习,我们,却不能。
同学们,我们可以有如此舒适的环境来学习,是我们的荣幸,让我们赶紧抓紧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3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童年》的小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达室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了过去。幼小的主人公也曾被用树枝抽的失去了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主人公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只有在苦难中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4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里。5岁时,父亲病故了,生活就更加艰难了,他和妈妈住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只好穿母亲和外祖父的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惭愧。因为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时候,他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破纸片卖给废品加工。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比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着落。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担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捡破烂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反而嘲笑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不是高尔基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有“臭”味。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合上书,不禁思绪万千。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5
近期,我看了一本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
童年是作家高尔基写自己童年时候的故事:高尔基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匠之家,早年丧父。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因为外祖父破产而辍学。他十二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还做过铁路工人、面包店工人、看门人……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描绘了一个让人窒息、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主人公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我觉得高尔基是个不怕艰苦的人,他靠自己的顽强自学,学会了许多知识。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倡议大家看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学习高尔基永不向环境屈服的精神!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6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却经常挨的外祖父的,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每一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耳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7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我就想温室中的花朵一样,从未受过任何打击。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那么快乐,今天我从书店买下了《童年》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伟大的作家,文学家,教育家高尔基,这本书继续了他的童年。高尔基幼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她的母亲整天以泪洗面,跟高尔基最亲近的人就是他的外婆,他的外婆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她整天逗着高尔基笑。高尔基的家里十分贫穷,虽然家里贫穷,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的学习。由于家里穷,她的母亲让他去打工,有时候,他会用打工的钱自己在一个小摊上买本旧书,然后,自己偷偷地蹲在一个小角落里看起书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几年后,她的母亲和外婆都去世了,但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学习。之后他的外公让他出去谋生去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禁感叹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人居然能成为苏联乃至整个世界的著名的作家,他靠的是什么?是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生活的贫困与亲人的离去并没有阻挡高尔基对学习的热爱,他依然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生活在如此贫困的家庭也能够不断认真的学习,而我们生活的无忧无虑的人们更要抓紧时间学习。其实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走向成功的精神,高尔基不正是如此吗?
高尔基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走向成功,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童年读书笔记500字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8
童年我和朋友们快乐走过,留下的是开心地笑,是那记忆清晰的趣事。回想起来,心中顿生怀念。但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却并不光明。【童年】就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用艺术向我们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以及19世纪俄国社会风貌。故事始于阿廖沙3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而他却不明白什么叫做死。只看见父亲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神情吓人,外祖母和母亲在一旁号啕大哭。后来,阿廖沙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家里生活。这个家庭很不和睦,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敌意。
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粗暴,贪婪、自私,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尔和雅科夫同样粗野,自私自利,对孩子们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圆,头发又黑又密,鼻子软塌塌的,总穿着一身黑衣服。我认为,她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热爱生活、宽容的人。我想,正是外祖母这些优点和对阿廖沙的呵护激励着高尔基,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幸福多了,童年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还有亲人朋友的关心。而且每天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不愁吃穿。
可阿廖沙呢?父母过世后,连唯一的亲人都把他赶出了门,每天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着实令人同情!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更应该怀着一颗灼热的心去奋斗,为将来而努力!对生活中种.种的困难不可以放弃,要凭借智慧与力量去战胜它,使出浑身解数,向命运挑战!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29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悲惨。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0
宋老师临下课时说,“要学好语文,就要读好书,我推荐同学们读一读高尔基的《童年》。”在大家窃窃私语中,放学的铃声响了。
我兴冲冲跑回家,对妈妈说,“老师让我们读《童年》,你帮我买吧!”“行呀,儿子,爱读书多好。”妈妈说。
《童年》?一定是本很有趣的书吧,我眼前晃着孙悟空、猪八戒的影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也在我脑中闪现。哈《童年》快点来吧!
为儿子买书,老妈的速度真快,第二天放学回家,崭新的散发着书香的《童年》就放在了我桌上。我忍不住打开看,不久就皱起眉头来,这本书好像和《西游记》、《哈利波特》不一样呀,有趣,好笑?都没有,读道的是苦苦的涩的味。
晚上做完作业,我继续看着,三岁丧父又失去母爱的阿廖沙的童年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他们相依为命,生活艰难。请看:“咱们俩的面包我来挣!”
我也开始挣钱了。
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20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10戈比或着8个戈比。
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30到50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
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
《童年》读书心得300字 篇31
在高尔基写的《童年》中他真实的描述了自己的苦难的童年,特别是还描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真实生动的图画,可是高尔基的童年还是快乐的。因为他有那些关心他的家人,他外祖母看见他被人打,自己就去挡住他;在高尔基生病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他自己生病了没有看医生,而是守在他的身边,就这样他的父亲生病死了;而他的妈妈看见自己的丈夫死了,自己一个人照顾着全家。
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件事,我有一个哥哥对我可好了,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逗我开心,有时候我生气还让我打他,当我的出气筒。心情好的时候他就带我出去玩,还送给我了很多东西。别人欺负我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帮我出气。可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生了一场大病死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的往下流,眼睛哭得都肿了红了。我非常地伤心。
我看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
